玉说之:华丽转身的春秋玉器
春秋时代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划时代分水岭,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看是由其时代特征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出现了变革的局面。在由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形成了多种经济基础并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复杂的阶级关系,许多思想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当时的大变革都提出了反映自己利益的观点和主张,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
这其中也体现在玉器雕琢艺术上,玉器作为权贵垄断的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体现了这个时代最高生产力与审美艺术,玉器从商周发展到春秋,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和延伸关系。以西周晚期玉器与春秋早期玉器对比可见,在加工痕迹的体现上,春秋早期玉器明显保留着有西周斜刀的特征。到了春秋中期,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周礼》一书的重视,以及对敬天礼地的空间想象拓宽的影响下,春秋玉器的纹饰具备了多样性的发展和创新,并逐渐突破了西周固有的纹饰特征。
在当时各地诸侯割据的影响下,各地区区域的玉器纹饰图案也表现出了特定的风格差异,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样,同样一方政治统治也确定了文化的特异性。所以这造成了个诸侯国地方就顺理成章形成了有一定地域倾向的审美偏向,这是符合当时提倡文化争鸣的形势的。从现在出土的陕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春球玉器来看,原属秦、齐、鲁、晋、虢等诸侯国的玉器,它们的艺术风格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春秋玉器的纹饰以有别于商周时代的龙纹为主要形式,并在各诸侯国也有着地域性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鉴别春秋玉器的时候切不可以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真面目的态度去对待。这种特有春秋时期的琢玉风格一直贯穿延伸到春秋始末,当时的琢玉技术和琢玉材料上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为后世雕玉起到了非常有意义的作用。
春秋玉器风格的形成,有着特使的时代意义,也是随着当时提倡思想开放和创造力突破的前提下形成的。这种时代赋予的变换性和对当时精神思想的直接反应和体现。在春秋玉器上体现出来的单阴线和双阴线以及足以让当今人匪夷所思的蚂蚁工游丝雕刻工艺,还有在玉器上的压地突起的浅显浮雕技术的出现就是春秋玉器的巨大突破。